![](/images/mainVenue.png)
>
拖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布拖县阿都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位于布拖县九嘎路北段布拖县文化馆内,始建于2013年10月,占地500余平方米,主要展示布拖阿都彝族传统服饰、布拖非物质文化遗产、阿都彝族生活生产用品等。
展厅共三间:
第一间:布拖申报为国家级、省级、州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2项国家级、10项省级、16项州级。
第二间:布拖阿都彝族生活生产用品展。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布拖阿都彝族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铠甲、皮护手、马鞍、毕摩经书、象牙银称等文物;第二部分:展示布拖阿都彝族生活生产用品如:蒿枝火把、彝家案板、彝家石磨、三锅庄、水桶、木柜、篱笆、擀毡用品等;第三部分:展示布拖阿都彝族传统民居模型,直观的展现出了彝族阿都民居的特色,全木穿斗结构的瓦板房、三锅庄、大通间、牲口圈、彝家男尊女卑的坐席等;第四部分:展示布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主要有国家级非遗传统银饰手工艺制作的实物(银胸牌、银耳环、银手镯、银戒指、银碗、银酒杯、银酒壶等等);口弦(竹制口弦、铜制口弦)、马布、竖笛、酒具、酒杯、酒壶、黄油布伞等等。
第三间:传统阿都彝族服装展厅。主要展示布拖阿都彝族传统服饰,展厅共收录50年代-----80年代纯手工制作的阿都彝族服饰及配饰40余套,(有女装、男装、童装、蓑衣、羊皮大衣、披毡等)其中有纯麻的百褶裙、彝族自制染料染制出的纯羊毛百褶裙、彝族阿都特有的腰包刺绣、彝族手工盘花的辫线、彝族阿都特有的盘扣等。布拖阿都彝族服饰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彝族服饰最大的三个特点:一是布拖彝族服饰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厚重感,没有所谓裙子的飘逸感;二是布拖彝族男子的服饰给人感觉很干练,高腰式的上衣灯笼裤式的小脚裤,故布拖阿都彝族也被称为“小裤脚”地区。三是布拖阿都彝族姑娘的裙子都是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采用的都是用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艺织出来的,再用片色的链接法拼接而成,所以布拖阿都姑娘的裙子一般都只有两个颜色,更显庄重感。
日期 时段 | |||||||
---|---|---|---|---|---|---|---|
09:00-12:00 | |||||||
14:00-17:00 | |||||||
19:00-22:00 |
已订 可订 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