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文化馆位于布拖县九嘎路北段县文化园区区块内,于1956年3月建馆,至今已有六十几年的历史。2017 年6月搬入现有新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使用面积 2107平方米作为办公楼,内设阿都非遗展览室、阿都文物陈列室、荣誉室、音乐培训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美术摄影展厅、娱乐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 有电钢琴、彩电、音响等专业设施,相应的设备设施配备齐全。人员编制2人,现有2名事业管理人员。
一、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性及重大节庆性文艺演出。每年组织开展各大系统专场文艺晚会和全县性的大型专感晚会(活动)达10场(次)以上,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二是采取送文化下乡、与乡镇文化团体联谊、辅导指导群众文化团体等多种形式,刺激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共群众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文艺创作,深入基层,不断挖掘彝族人民的生活服饰和民俗风情特点。并从中现炼精华,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彝族“阿都”特色的优秀作品,多次荣获凉山州艺术节一、二、三等奖。参加了国家级分别荣获金奖、银奖、铜奖。
二、免费开放工作真抓实干
一方面对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实行免费开放。项目包括舞蹈(综合) 排练厅、阿都非遗展览室、阿都文物陈列室、音乐室培训室、美术摄影展厅、娱乐话动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文化广场舞等10个室内外设施场所,这些场地及其设施设备供各社会文化团体。机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免费使用,文化馆的实行调控管理与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对能与文化馆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免费开放。包括普及性的文化艺术铺导培训、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会文艺骨干。开设了少儿免费舞蹈初级班、器乐、音乐、美术、书法班,多加人员达100余人,摄影、棋牌培训50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永人培训和基层业余文艺青干培训150人次、广场健身舞受益群众2万人次以上,让老百姓广泛享受公共文化产品,丰富我县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文化健康发展。
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目前,我县已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10项省级、1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1个国家级、16个省级、16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朵乐荷》、(口弦) 进校园活动。阿都非遗展览室、阿都文物陈列室、美术摄影展厅每年对免费开放接待省州级领导及游客30余次,参观人员达1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