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彝族语叫“勒果”,又称“洛果”、“合荷”,是彝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在布拖口弦分为竹制口弦和铜制口弦两种;彝族口弦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由竹片或铜片制作。竹制口弦比铜制口弦略长。有一片、二片的,也有三片、四片、五片的。口弦配备有用竹筒精心雕刻图案的外壳。演奏口弦时左手轻执弦柄,将簧牙靠近嘴唇,右手指弹动弦片。用气息鼓动簧牙所产生的音响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韵交织在一起,形成铮铮悦耳、柔和婉转、非常接近彝族口语的音乐旋律。
彝家男女自小便有学弹口弦的传统,利用早晚空闲时间,涧泉林边,房前屋后,或坐在院子里,或躺在床上,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口弦弹奏起来。彝族谚语说“口弦会说话”,是因为它确有模拟言语、表达语言的功能与作用,这是它受群众喜爱的深层原因。口弦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伴侣。彝家青年男女通过口弦表情达意,口弦乐音如小溪潺潺,悠悠婉转,如绵绵心曲,媚媚 柔柔……